廣和中醫減重 中醫減肥 你該了解數十年有效經驗的中醫診所經驗技術~
中醫減肥需要強調身體體質,只要能識別出個人肥胖的因素,然後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症狀,施以正確的為個人配製的科學中藥,減肥成功可被期待,已經有很多成功案例。這也是我們在中醫減重減肥領域有信心的原因。
廣和中醫診所使用溫和的中藥使您成功減肥而無西藥減重的副作用,也可減少病人自行使用來路不明的減肥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不僅可以成功減重,配合飲食衛教得宜,就可以不復肥。
廣和中醫多年成功經驗,為您提供安全,有效的減肥專科門診。
中藥減重和西藥減重差異性:
目前普遍流行的是藥物減肥法,藥物減肥法分為中藥減肥法和西藥減肥法。有些人也會選擇抽脂等醫美方式。
但是在我們全套的中藥減肥計劃中,除中藥外,還有埋線幫助局部減肥的方法。
西藥減肥,除了雞尾酒療法外,早年流行的諾美婷也是許多人用西藥減肥的藥物。
但是近期大多數人都開始轉向尋求傳統中藥不傷身的方式來減肥,同時可應用針灸,穴位埋入等改善局部肥胖。
許多人不願嘗試中醫減重最大原因:
減肥的最大恐懼是飢餓。廣和中醫客製化的科學中藥。根據個人需要減少食慾,但是又不傷身,讓您不用忍受飢餓感
讓您不用為了減重,而放棄該攝取的營養。
廣和中醫還使用針灸和穴位埋線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和減肥。
許多人來看診的人,都相當讚許我們的埋線技術,口碑極好!
這類新型線埋法的效果可以維持約10-14天 但不適用於身體虛弱,皮膚有傷口,懷孕、蟹足腫病人,必須要由醫師評估情況才可。
如果您一直想要減肥,已經常試過各類坊間的西藥還是成藥,造成食慾不振或是食慾低下,甚至出現厭食的狀況,營養不良的情形
請立即尋求廣和中醫的協助,我們為您訂做客製化的減重計畫,幫助您擺脫肥胖的人生!
廣和中醫診所位置:
廣和中醫深獲在地居民的一致推薦,也有民眾跨縣市前來求診
醫師叮嚀:病狀和體質因人而異,須找有經驗的中醫師才能對症下藥都能看到滿意的減重效果。
廣和中醫數十年的調理經驗,值得你的信賴。
RV15VDEVECPO15CEWC15 |
... 我很贊同不少朋友談及「為何此次疫情引起的關注遠勝於 SARS」時,都將其歸結於如今高度普及的網際網路。的確,疫情信息的生產傳播借著網際網路的力量,變得更充足、更及時、更詳細。 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原因在於知識服務的價值逐漸被更多人發現。 在「古典網際網路」時期,輿論場尚處於被「飼養」階段。往往只有媒體對於事件、言論的單向報導,而缺乏細化到具體場景與語境之中的解讀,不少專家就被無辜扣上「磚家」的帽子。 而在這一次的疫情之中,往往是一條新聞還尚未被歪曲成謠言,各大內容平臺的「抗疫專題」便製作出權威、理性解讀進行全網推送,將不少恐慌與混亂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如今,國內疫情已經走到轉折點。以「0」為主題的數字每天都在不斷刷新,工作重點也逐漸轉移到嚴防境外輸入。對於提供知識服務的平臺而言,幫助社會恢復平穩運行自然成為新的主題。 知識服務平臺如何才能扮演好這一新角色,在我看來這是對於它們移動生態能力的考驗。 01 疫情推動知識內容需求升級 知識內容在中文網際網路環境中誕生得很早,但大多數時候扮演的是一個「救火隊員」的角色。而此次新冠疫情爆發後,知識服務產品不僅成為了剛需,更被需求倒逼著迎來了升級。 這很大程度上源於人們由於面對不確定而引起的焦慮:群聊/朋友圈中來源不明的截圖、App們的推送、微博熱門上的專家發言……幾乎所有內容渠道,都能對我們進行不間斷轟炸。 我曾經將疫情之下對於知識的需求分為兩種場景。一種是「求證」,源於被動。比如疫情發生後不久傳出喝酒有利於預防感染,我們就必須找到相關權威解讀勸導長輩。 另一種則是「求解」,來自主動。比如,隔離太長時間後需要出門透透氣,打籃球、按電梯會不會感染;亦或是出現疑似癥狀,需要通過過往行程中是否有病毒感染者進行下一步安排。 這就引出了對於知識服務的第一類需求升級:更加豐富的形式、不同的體量; 目的無非是滿足不同群體和場景的需求。對於長輩,一段生動豐富的視頻顯然更有說服力;而要查詢同行是否存在感染者,那麼小程序則是比表格更理想的載體。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在這次疫情防控知識傳播中取得現象級效果的並不是以往的圖文報導,而是音視頻。比如,刷了不少人的屏的《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獲得了央視新聞等眾多頭部媒體轉發,在全網範圍取得了近 2 億的播放量。 而另一邊,喜馬拉雅全程花了 8 小時,發動 55 位主播將廣東科技出版社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手冊緊急上線為音頻節目後,上線一天便獲得了超過 700 萬的播放量。 這一變化不只體現在新的內容形式上,傳統的百科也衍生細化出更多形態。以百度百科為例,除了在疫情期間將通過維護與第一時間更新「奧司他韋」「方艙醫院」等詞條,觸達 2 億用戶之外; 還通過加大構建熱點新聞時間全貌知識點的星圖科普、權威問題解讀的V百科、簽約作者解讀疫情的TA說科普、視頻解讀疫情熱點的秒懂視頻科普等產品的力度,覆蓋了更多使用場景。 第二類升級,則在於需要更好地兼顧時效性與權威性; 這其中的一個悖論是,時效性源自於內容行業的專業程度,無論是撰文還是製作視頻,都非常考驗其媒體功底;但這往往不是權威專家、一線醫生所擅長的;而精於此道的內容創業者們,為了保證內容的嚴謹與科學,又需要花大量時間「做功課」。 比如,回形針的那一期《關於新冠肺炎的一切》的視頻,儘管其一直以「硬核」著稱,但其主理人吳松磊之後還是公開表示,考慮到疫情嚴峻視頻不得不趕工;視頻也依然因為存在的部分瑕疵受到方舟子等人的質疑:「這些人以為生物學那麼簡單,惡補一下就可以給人上課?」 ... 這一悖論何解?顯然很難僅僅通過創作者或是專業人士的某一端發力實現單點解決。長遠看來,更需要訴諸於大平臺在資源與技術方面的實力,進行系統性解決。 一方面,通過平臺背書,往往能接觸權威性、專業度更高的專家與從業者,使後者能放心地進行內容輸出;另一方面,大平臺能通過 AI 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數據可視化等方面的技術儲備,幫助專業權威人士快速將輸出內容實現可交付化。 02 知識服務長遠的普惠價值 正如開頭提到,在疫情防控工作重點發生轉移之後。在疫情之中提供感染數據、口罩佩戴科普的知識服務者也在面臨角色的轉型,生活、政務等本地事務帶來的大量知識痛點亟待解決。 那麼,轉型的抓手是什麼?哪一類玩家更具有優勢? 我們回到問題的本質,知識服務為何出現?本質上是因為網際網路內容迎來爆炸後,用戶篩選和消費內容的成本不斷攀升。這使得體系化、專業製作的知識服務成為剛需。 解決問題的根源還在底層。一方面在於分發,無論是搜索還是個性化推薦,都有必要對知識服務進行針對性傾斜;另一方便在於內容池的填充和升級,提升線下服務於內容的數字化程度。 其一,低門檻,強入口,滿足全社會需求; 疫情期間,一個非常典型的場景就是各地在推進小區的封閉化管理時,竟然大多還停留在訴諸於紙筆的「刀耕火種」時代;而即便在後期,開始推進類似「健康碼」的機制後,也大多分散在各地社區公眾號、本地號之中,教育和上手成本較高。 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這類服務需求面向的是全社會全年齡段用戶,他們往往在信息獲取上就相對更慢,而且還難以應對常用 App 之外的複雜操作邏輯。以此看來,承擔新角色的知識服務平臺不僅需要有掌握信息分發的強勢地位,還能有相對較低的上手門檻。 比如在疫情期間,百度App 就有相對成功的嘗試。在與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國家稅務總局達成合作後,百度知道就疫情期間的相關應對政策組成了問答庫,通過首都之窗知道帳號、國家稅務總局知道合伙人帳號發布,並給出了優先展示: ... 其二,具備完整的數字化交付能力,能將內容體系化、結構化; 得到App方面,除《羅輯思維》節目以外,外加《2020知識春晚·得到知識清單》,以及針對疫情免費開放的,包含 2000 本書的「每天聽本書」兩個月權益,目前已有數十萬人在線上領取; 喜馬拉雅的大數據則顯示,春節期間日均播放量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其中有聲書、音樂類等娛樂休閒內容播放量增長明顯;親子兒童內容日均播放量比去年春節增長128%。 短期來看,已有近 20 個省市將開學做了延遲,這已經使得知識服務產品迎來一波小高潮;在線下場景將在較長一段時間持續控制的大背景下,對覆蓋更廣的知識內容進行數字化交付,將進一步成為市場剛需。 比如說,為了解決學生們此時在家學習的困難,百度文庫開放了k12教育資源,針對疫情中心武漢地區的高校開放涵蓋504個專業、7590門課程,包括考研、就業、科研等領域的資源,還提供一鍵檢索所有資料庫中學術資源的功能。百度知識體系長時間的沉澱和完善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能讓其在第一時間就對疫情做出反應,在火熱的在線教育市場迅速占據市場份額。 03 下沉與圈層,知識服務的下半程 實際上,在「起風」短短幾年後,知識服務在國內已經進入了「退潮之年」。 一邊是體現為「打開率下降,完課率下降,復購率下降」的三下降出境,另一邊不少以知識服務作為核心商業模式的公司也面臨壓力,比如一度估值 20 億的「吳曉波頻道」就經歷了曲線上市擱淺,演講內容遭上市公司發難等種種難題。 在我看來,知識服務行業面臨這樣的處境並不難理解。過去幾年,大量創業者將其視為風口扎堆進入,內容同質化、抄襲,將用戶視為「韭菜」的打法,實際上加速了這一處境的到來。但需要明確的是,如同學校、書本一樣,作為提升人類福祉的產品,知識服務本身並沒有「原罪」。 那麼,知識服務的下半程該如何走?我認為有以下兩方面。 其一,不斷下沉服務群體; 可以看到,過去幾年無論是資訊、還是電商,都在下沉市場生長出了數個獨角獸。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根源在於中國的網際網路市場,存在著極為明顯的地域分層維度。 所以在拼多多、趣頭條之外,下沉市場是否也有知識服務的需求呢?答案是肯定的,一個極好的例子是樊登讀書會。儘管早期與得到App 合作,使其在一二線城市有著不低的知名度,但樊登讀書會從一開始就瞄準了「下沉市場」。 一方面,利用線下分銷代理制度,以快消行業省市縣三級的毛細血管的方式打入了層層的下沉市場;另一方面,內容選擇上增加人際、心靈、家庭等方向的比重,更加「接地氣」。 包括百度也在積極布局下沉市場,原因在於百度的知識服務不但免費,易得,並且可以形成不同圈層,在群體中獲得最大公約數。 換句話說,網際網路普及有著明顯的從精英到大眾的擴散特徵。而在技術平民化的背景下,「野蠻生長」也會不斷在每一級市場循環上演,由此帶來一次又一次「紅利」。 其二,提升專業化程度,服務於各種圈層用戶; 知識服務總是被詬病大而無當、泛泛而談,很大程度上在於其不同於學校的分級教育體系,既需要照顧不同教育背景的用戶,又需要滿足碎片化的使用場景。但不得不說,試圖討好所有用戶,代價往往是喪失所有用戶。 一個案例是同樣有著增長焦慮的知乎,在此前與自己達成了「和解」,通過鼓勵用戶基於自己的職業經歷創作「親歷故事」,成功培養了一大波追專欄連載的用戶,極大提升了其付費會員的銷量。 背後的原因在於,一方面,各行各業都有著大量富有「認知盈餘」的人,有著通過輸出行業經驗獲得認同感的需求;另一方面,這類內容又往往能通過其專業性,以及反映的行業真實狀況,培養其應變的思維能力與適應能力。 最後.......說到底,知識服務「網紅化」的路已經走到頭,接下來就是比拼平臺、生態的階段。 如果以產品來舉例的話,早期的分答逐步讓位於百度,得到,知乎,並不是因為前者內容不夠好,而是傳統的知識付費模式已經退潮,用戶需要不同體量,不同形式,同時也更加體系化結構化的知識。 知識是內容生態的重要緯度,以百度為例,百度目前分發的信息里有三分之一的內容來自知識類產品,除了在知識生態領域的積累之外,百度生態帶來的巨大的流量,也為其未來發展埋下了巨大的潛力。 從更長遠的角度來看,知識服務能力的提升,不僅僅是開啟網際網路用戶民智的標誌,同樣也具備現實意義——正如這次新冠肺炎中謠言和科普之間的猛烈碰撞一樣。
內容簡介
青少年時踢足球受傷之後,費登奎斯發現自己竟為了贏得一場愚蠢的球賽,而賭上自己一輩子的健康。如此的「強迫性」便成為了他一生的研究,發展出獨特的費登奎斯方法。
在《成為有能的自己》中,費登奎斯提出許多有違「常理」的觀點,發人深省。他指出,我們內在最惡性而又不自知的動機之一就是「渴望得到讚美」。為了得到肯定,人會失去「自發性」的學習能力,並且產生各種強迫性的情緒與習慣,不只無法發揮本有的能力,嚴重時還會造成身心問題。
此外,費登奎斯還指出,阻礙我們發揮天賦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交錯動機。以性行為為例,許多人從事這項活動並不是出於身體的反應或親密關係,而是想從中得到認同、成就感或是彌補無能的人際關係,但因為搞不清楚自己的動機,身心無法連結,於是導致性無能。
費登奎斯教導我們從最簡單的動作,如仰臥抬頭、屈膝等,去體會身體最具有良好張力、身心沒有抗拒的狀態,由此開啟自發性的大門。他一再強調,只有透過身體學習來的經驗,才能完全去除寄生性的情緒與動作慣性,並找回最單純的動機,培養有效的學習方法,喚起有能而成熟的自己。
本書特色
★費登奎斯最具成長啟發與自我覺察的著作,勵志與一針見血程度可比《被討厭的勇氣》
誠摯推薦
呂旭亞 IAAP榮格分析師
洪素珍 IAAP榮格分析師
陳文玲 政大廣告學系教授
陳怡如 GCFP費登奎斯老師
陳登義 台中靜和醫院醫療院長
劉美珠 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摩謝・費登奎斯
摩謝.費登奎斯(Moshé Feldenkrais,1904-1984)博士是現在稱為費登奎斯方法的創始者。他在受傷後,開始深入探索身體動作與療癒、感受、思考和學習之間的關係。在療癒自己的過程中,費登奎斯得到革命性的發現,發展出以他為名的方法。他的方法有兩個面向:一個是一對一操作的神經運動教育技巧,稱為「功能整合」;另一個是以團體方式進行的技巧,稱為「動中覺察」。他獨特而細緻的取向,可以促進人的改變,並改善功能。費登奎斯博士也是許多柔道著作的作者,也是歐洲最早獲得柔道黑帶的人之一。今日全世界已有將近四千名費登奎斯方法的老師。他的洞見不只對身心教育的新領域多所貢獻,也持續影響許多不同的學門,比如藝術、教育、心理學、兒童發展、物理治療與職能治療、運動效能的增進,以及老年醫學。
費登奎斯著作目前有中文版的為:《費解的顯然》、《動中覺察》、《成為有能的自己》(心靈工坊)及《身體的智慧》(張老師文化)。
編者簡介
馬克.瑞斯
馬克.瑞斯(Mark Reese,1951-2006)在美國和以色列長期跟隨摩謝.費登奎斯學習,從1977年開始成為費登奎斯方法的實務工作者,並從1983年開始在世界各地教導師資培訓課程。他是《放鬆運動》(Relaxercise)一書的共同作者,曾在南加州居住與執業,2006 年因淋巴癌過世。
譯者簡介
易之新
神經內科醫師、費登奎斯老師 (GCFP) 、身心靈書籍譯者,譯有《超個人心理治療》、《榮格心理治療》、《疾病的希望》、《心理學家的面相術》、《當下覺醒》、《費解的顯然》、《成為有能的自己》(心靈工坊)與《身體的智慧》、《存在心理治療》、《新關係花園》(張老師文化)等三十餘本書籍。
目錄
推薦序 真正的自由∕理夏
譯序 潛能無限,但我們限制了自己
理夏
編者注與編者序
作者前言
簡介:愛己如人
第一章 人的能力
第二章 自發性與強迫的行動
第三章 動機與行動
第四章 抗拒與交錯動機
第五章 行為與環境
第六章 依賴的力量與成熟
第七章 獎賞與懲罰
第八章 錯誤姿勢的來源
第九章 身與心
第十章 行動、抑制與疲勞
第十一章 重新調整的目的
第十二章 正確的姿勢
第十三章 我們的方法
第十四章 初步的整體檢視
第十五章 關於技巧
第十六章 生理學與社會體制
第十七章 腹部、骨盆與頭部
第十八章 小談哲學
第十九章 出路何在?
中文參考書目與資料
序
愛己如人
「愛人如己」這句格言是所有宗教的核心,符合人性,一直是所有人道主義者珍視的目標。然而,這句對稱的格言仍有值得探討的空間。任何一件事,如果是以強迫的方式實行,即使有最好的意圖,也會產生相反的結果。過去的種種事件中,強迫性的宗教人士已造成太多傷害,且現在仍這麼做,為害遠甚於宗教的道德準則所帶來的祝福。我們的教育瀰漫著愛人如己的觀念,但往往是以激烈、絕對的方式來灌輸,完全消除了自發性。許多人成為「好人」,並不是學習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相互關係,而是無法在必要時保護自己,因為害怕而無法拒絕別人的要求。因此,他們的「好」是強迫性的,會立刻做出讓自己怨恨自己的行為,一連串的行動完全是強迫自己去做的(有的情形是強迫自己不去做),只因為他們無法拒絕或反駁任何人,即使有多麼正確、合理的理由,也做不到。
這種強迫性的「善良」或「好」是攻擊性受到壓抑的症狀與結果,這種人如此徹底地認同別人,以至於會認定別人在面臨反駁或拒絕時,也會有相同的焦慮,同樣覺得丟臉、寂寞與疏離,就像他在這些情境中的經驗一樣。旁人自然會發現這種愛是無法接受的,所以強迫性的好人很少有真正的朋友(如果有的話)。處於這種情境的人生只是一連串的怨恨。強迫性的好人對自己這個也是社會一員的好人本身,所造成的傷害程度之大,如果是用同樣的方式強迫別人,一定會被社會視為罪犯。強迫性的好人對待自己,還不如對待一條狗。他引導自己去做或不做某件事時,會以有如虐待狂的激烈或嚴格來要求自己,但他不會以這種方式對待別人,因為會害怕失控的後果。他往往害怕自己,甚於別人的直接報復。這種行為的特色就是,當事人通常會在微小、日常、瑣碎事物的問題中,沒有預先考慮好就自動表現出來。較重要的行動中,人通常會做好準備,費極大的力氣來克服自己的無能,而在符合自己的期待時,得到不成比例的快樂。這種成就感有時會被帶入其他活動,持續數天,當事人興高采烈,直到下次犯錯,又進入深度的沮喪狀態。即使是最親近的朋友,也無法解釋這種變化,因為外在沒有發生什麼事情可以說明這種高興或沮喪。
這段也許過度生動的描述是用來說明許多敏感且行為良好的人的傾向,這些人所具有的特質,如謙遜、害羞、為別人的感受著想(如果不是強迫性的非遵守不可,這些特質本身是值得稱道的),會讓他們得不到別人和善、尊重的對待。如果這種人能了解「愛人如己」這句話並不是指他們自己不如任何別人,更不應該依此來對待自己,就會獲益良多。
這篇「說教」的出發點在於,學習以新的方式引導自己時,必須先促成理想的條件,才能成功。以這種方式提出要求,比較容易讓人配合,因為當他了解某種行為的必要性,並收到客觀、平和的邀請時,即使很不愉快,也會願意按照要求而做,不會有什麼反抗。但如果是受到威嚇,即使本來是愉快的事,也會生氣而拒絕提供協助。
同樣的,如果以粗魯的方式引導自己――責備自己懶惰、軟弱、笨拙――就會發現自己頑固地拒絕協助。所以對自己提出要求時,最好不帶著固執、緊張、對自己的威嚇,而是只提出客觀合理的理由。只有小孩才必須在無論多麼不合理的情形下,仍服從命令;有人稱之為學習紀律。但成人不應該把自己當成小孩來對待,而應該學習有禮貌地對待自己,就像對待別人一樣,在做任何重要的事時,如果以不合理的問題困擾自己,也應該感到局促不安。人應該學到,不斷抱怨自己,就像不斷抱怨旁人一樣,對方不會忍受這種事,沒有人會親切、甘願地回應抱怨,就算是對自己也是如此。人越是訓練自己的意志力,卻不去做必要而有用的事,就會變得更具有強迫性,心理與舉止都會僵化,身體也會僵硬。最偉大的領導者如佛陀、孔夫子、摩西和基督,改變了千萬人的行為,讓他們願意做很困難的事,並不是透過威嚇,而是以要求自己時同樣人性化的方式來要求他們。這些領導者受人稱道,即使像我這樣的非信徒也欣賞他們,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意志力,而是他們沉穩反思的態度。他們溫和而客觀,清楚了解那個時代的人需要什麼,也依此對待他人。
我們應該把「學習如何學習」當成人生最重要的事;也就是以寧靜而不嚴肅的態度,帶著耐心的客觀,而沒有強迫性的嚴峻。握緊拳頭、皺起雙眉、咬緊下巴,都是無能而費力的表現。雖然有這些缺點時,還是有成功的可能,但代價是失去生活中真正健康的歡娛。當整個有機體保持的狀態是可以自然、自發、不受干擾地把微笑轉成大笑時,就必然會產生學習,而且是真正有益的學習。
譯序
潛能無限,但我們限制了自己
我剛開始接受師資培訓時,老師就強調,費登奎斯方法是與眾不同的,重點並不在於比其他學派或方法「更好」,而是「不同」,但很難簡單地為這個方法下定義、說明這個方法是什麼。我想在此試著闡述這個方法的「不同」,以及本書的特色。
由於不容易說明什麼是費登奎斯方法,我向大家介紹時,喜歡先談這個方法不是什麼:它並不是一種放鬆的技法,雖然常常有放鬆的作用;它也不是某種療法,雖然有時會出現療效;它當然不同於瑜伽、皮拉提斯或各種運動,卻常常用來改善它們的動作與效果,即使如此,費登奎斯方法也不只是動作教育。
我們比較容易從外在的形貌來認識費登奎斯方法,比如團體課的「動中覺察」、個別課的「功能整合」,或是操作過程的手法與技巧,但這個方法其實完全不能從這些形貌來定義;我在教課時,喜歡用「身心實驗」來類比這個方法,但這只表達了它的部分面向,它當然不僅僅是身心實驗。
如果從它的核心精神來看,可以說,費登奎斯方法是透過身心的探索與覺察,來學習如何有更好的學習,學習如何運用自己,學習找到自身內在的權威,學習如何有適情適性的人生發展,學習如何與外在世界有更合宜的關係。摩謝說:「我所追求的,不是靈活的身體,而是靈活的大腦;我所追求的是每一個人的人性尊嚴。」人類神經系統的特殊性及其原本具有的能力與發展的可能性,可說就是摩謝所說的人性尊嚴,
「動中覺察」與「功能整合」就是以具體的方式來實際體驗上述的各種抽象觀念。所以若是從效果來看,就不只在於身心狀況的改善、病痛的減輕或消除,更是可以發揮這個方法的核心精神與學習經驗,應用到人生中形形色色的經歷與各種面向的學習與發展。簡言之,就是找到認識自己、發揮潛能的方法。
不只是我親身的經驗,許多費登奎斯老師也與我談到,學了費登奎斯方法之後,學習其他事物的能力增加了,分辨自身需要與興趣的能力也變敏銳了。摩謝.費登奎斯在《費解的顯然》書中談到,他用這樣的精神來學習繪畫,並在另一本書Master Moves(舊譯書名為《大師之舞》)談到以這個方法學彈鋼琴,都事半功倍。我覺得摩謝會舉這兩個例子,就是希望學習這個方法的人不會受限於其形貌或類比。
當談到「學習」,主流觀念給予我們的往往是目標、成就的導向,充滿了「努力」、「用力」、「費力」、「拼命」等等很壓迫的感覺,相當破壞學習的樂趣。本書所談的學習,可說是歷程導向,從「強迫性」與「自發性」的角度來探索我們的潛能受到什麼阻礙,以及如何去除這些障礙,得到生機盎然的發展。
當我們看著心目中的「完美」目標,「努力」往前時,往往有過多、不必要的費力,並承受著自己不夠好的壓力,即使達到原本以為的目標,也往往付出許多身心方面的代價;但如果把眼光放在當下的自己,體會學習的樂趣,享受過程中一點一滴的經驗,逐漸地、不知不覺中,可以在輕鬆不費力的身心狀態下自然進步,而且進步會逐漸累積,以至於超過原本的想像。「強迫性」與「自發性」的探索,可以讓我們看見,人的潛能超過我們原本所以為的,甚至,不會被「完美的目標」所限制。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7134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此外,每當性的緊張升起時,源於社會的抑制動機就會一再重複出現,讓人陷入情緒困惑的狀態,以至於失去分辨不同動機的能力。這種可能性看起來很奇怪,但瞧瞧有多少人想用性行為來證明自己是成人或已經獨立,或是藉此要別人佩服他!多少人誤把自己對情感的渴望或社交力量的需求當成性的緊張,而用性行為來滿足這些渴望!性行為只能抒解性的緊張;所有其他的動機都不會因此得到抒解。吃麵包無法止癢,就好像抓癢不會滿足飢餓的需要(不過吃了塗滿奶油或果醬的麵包,有可能減輕癢的感覺,而暫時不需抓癢)。同樣的,不可能以性行為來滿足情感、安全感、稱讚、權力、獨立等等的渴望。那些沒有性的緊張卻進行性行為的人,除非是在個人經驗中把慣性而非必要動機的緊張與性混淆在一起,否則很少能抒解那種緊張,他們只是暫時減輕它,然後一再更換對象,希望找到一個能為他們解決問題的人。這種人在嘗試以一種針對其他緊張的方法來抒解這種緊張時,會發現自己性無能或性冷感。他們往往模糊地知道自己並不是真的想要性,然後斷定自己只是不夠熱情,或是性能力不佳,於是常常用春藥或維他命或某種其他號稱可以刺激性功能的方法來麻痺自己。
人比較容易相信自己的構造有缺陷,包括生理上或甚至身體結構的缺陷,而很難了解真實的處境。純屬身體結構的缺陷比較罕見,在此不予討論。指著自己的先天構造,隨時準備解釋自己沒有能力去做的人,以很不成熟的方式逃避責任,緊緊抓住所有可以讓他們不用承擔責任的理由。他們也會持續經驗到內疚與羞愧,並認為自己惡毒或有罪。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OAENG7G.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04485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造橋中醫減肥減重成功案例造橋速成減肥方式台中南屯區產後瘦身減肥中醫診所大園體質調理達到減肥效果的中醫診所
苗栗拔罐療法中醫診所 大園有效的中醫減肥方式 南屯中醫減肥推薦的中醫診所苗栗輕鬆減肥方式中醫診所 新竹腰部瘦身中醫診所 針灸減肥減重效果好的西屯中醫診所推薦通霄局部消脂中醫門診 台中南區控制食慾方式的中醫減肥方式 針灸減肥減重效果好的南港中醫診所推薦中壢穴位埋針中醫診所 台中西屯區有效的中醫減肥方式 中壢減肥專業中醫診所推薦內分泌失調發胖瘦身有成效